今天想來比較一下「傳統 AI」與「生成式 AI」的不同。這是很多人容易混淆的地方,因為「AI」聽起來很大一包,但不同階段的 AI 技術其實有著完全不同的定位與能力。
一、傳統 AI:偏向「識別」與「判斷」:
傳統 AI(或稱為判別式 AI)最擅長的是「辨識與分類」。
它的核心能力在於:
輸入 → 分類/預測
常見應用:垃圾郵件分類、影像辨識、信用卡詐騙偵測。
背後技術:機器學習、深度學習模型(如 CNN、RNN)。
舉個例子:
傳統 AI 可以判斷「這張照片裡是不是有貓」。
它的重點在於 判斷與歸類,而不是「創造」新的內容。
二、生成式 AI:能「創造」內容:
生成式 AI 的突破在於,它不只是在判斷,更能 生成新東西。
輸入 → 輸出全新的內容
常見應用:ChatGPT(文字生成)、MidJourney(圖像生成)、MusicLM(音樂生成)。
背後技術:大型語言模型(LLM)、擴散模型、Transformer。
例子:
你輸入一句提示詞,它可以「創作」一篇文章或一張圖片。
重點是,它不是單純重複,而是透過模型參數中的龐大知識進行組合與生成。
三、差異比較:三大面向:
四、我的觀察:
傳統 AI 比較像是「警衛」,主要工作是監控、抓異常;生成式 AI 則像是「演員兼劇本家」,能快速創造情境,甚至「模擬」攻擊手法。
這就是為什麼在資安領域,生成式 AI 的風險更需要被重視:它可能讓攻擊更快、更難防禦。